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养殖技术 >> 正文

温室甲鱼养殖主要技术措施

2015-04-13 16:44:43 来源: 河南省固始县水产局 作者:

    1、鳖池的整体消毒


    新建水泥池浸泡后池底覆盖5厘米的泥浆(泥土较沙子具有更好的吸附聚污能力)。使用前10天加水10厘米,用生石灰、强氯精或者二氧化氯等全池泼洒,以杀灭病菌。多年养殖的甲鱼池已经富集了各种致病菌和有机物,清理消毒更为重要,最好再进行空间消毒,以防病原在空间传播。具体可用固体甲醛(4-5克/立方米),将其放在铁桶内安置煤炉上缓慢加热,使受热后产生的甲醛气体弥漫整个温室空间,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。


    2、苗种的选择与合理放养


    苗种的选择:稚鳖应选择健康、无伤无病、规格整齐,要求每只在5-20克,且活力强、反应快、不带病的鳖苗。


   苗种的消毒:放养前必须先体表消毒,具体方法是鳖苗放在塑料盆中,使用利凡诺10ppm,浸泡3-5分钟,浸泡水要没过鳖苗背部为宜。


    合理放养:合理放养密度十分重要,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密度,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掌握在30-40只/平方米。


    3、室内温度的控制


    甲鱼水温高于15℃时开始摄食,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,在水温30-31℃时生长最佳.若低于最佳温度,消化酶合成水平低,饵料转化率低,生长速度慢。温室内气温一样控制在32-34℃。水温、气温尽量保持恒定。


    4、科学合理地投喂


    应遵循四定原则:定时、定质、定量、定位。


    5、病害的控制


    甲鱼养殖全程必须坚持无病预防、有病早治、对症用药、防重于治的原则。采取综合预防措施,减少疾病发少,确保甲鱼健康生长。


    甲鱼疾病防重于治,应根据甲鱼各个生长阶段的发病特点,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,平时应重点做好水质调控和增加甲鱼免疫力的工作,日常发现疾病应立即查明病因,并根据症状正确诊断,对症下药,及时治疗。


    水质调控: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调水,应选择高效、广谱、刺激性小的药物,以减少药物对甲鱼产生的应激反应。②多使用微生物制剂来调节养殖水环境,保持水体的微生态平衡。③注意观察养殖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变化,定期检查各项水质指标是否正常。


    定期添加营养元素,增强甲鱼的免疫力,强化抗病能力。


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@ 2013—2017  咨询热线:15278003356 客服QQ:2352207172  邮箱:2352207172@qq.com
备案号:桂ICP备14001141号